欢迎访问特色小镇舆情网! 登录  | 收藏
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特色

对话茅奖作家乔叶:写不尽的乡土,看不完的河南

时间:2024-03-07 23:55:0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郑州见到乔叶,她正被里外三层的读者包围着。身为河南省修武县人,自2023年因《宝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乔叶每次回老家河南,都有许多新感触。“河南是我文学作品的来处,也是我生命的来处。”她脸上带着笑意,“我时常觉得自己像一颗文学庄稼。”

  这句话似乎和乔叶在茅盾文学奖之夜的获奖感言遥相呼应,“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和土气都如影随形地拥抱着我,是我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

  3月2日,在中原图书大厦“我们的成长”读者分享会之后,我们对乔叶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

  

  河南是文化的土壤

  一本《宝水》让我们看到传统型乡村到文旅特色型乡村的转变,《宝水》这一创作是出于怎样的灵感契机呢?

  乔叶: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乡村姑娘,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长大,当我决定了从事文学创作之后,写《宝水》就成为了一个必然事件。

  我们说写作的本质是经验,经验又来自走过的路,从我决定写小说起,我就想,有一天一定要写一本河南乡村的小说,所以说其实我是动念已久。

  《宝水》写的是河南的乡村,其中也写了许多女性故事,您觉得河南女性有些怎样的特点?

  乔叶:我觉得河南女性特别丰富,强韧、宽容、善良,都是她们特别明显的品质。那时候很多乡村的老太太并不识字,可这不代表她们没有文化,她们其实对人生很有感触,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她们都在闪闪发光。

  

  您之前说过,“故乡就是我命中注定的文学基因。”这句话如何理解?

  乔叶:为什么说文学基因这个词?这意味着其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且悠久的文学传统。从很久以前,我们就说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河南文学史。

  扩展到更大的概念,在这背后支撑的其实是河南的厚重文化。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土地之上,我时常觉得自己像一颗文学庄稼,沿着前辈们留下来的传统,接受他们的滋养,接受他们光芒的照耀,同时也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去吸取很多的力量,最后形成自己的创作,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文学的基因吧。

  这次回到老家河南,您先去了哪里?

  乔叶:昨天我下了高铁就去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看到那样的黄土竖立起来,里面还种了很多麦子,昨天我去看的时候,那些麦子青青的,等到五六月份麦子成熟,那时麦浪滚滚,我一想到那个场景就觉得特别有美感。

  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都是河南的资本,“只有河南”这个名字起得也好,说出了我们身为河南人的骄傲和自豪。希望河南文旅能不止在文化层面上加入更时尚的元素,也在纵向做得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让大家的目光聚焦河南

  这次回家,您看到现在的河南文旅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乔叶:之前我在河南工作的时候,18个地市基本都转过一遍。我们的文化是特别厚重,特别坚实的。传统的东西保存得好,那么是不是也需要有一些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弹性转变,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呼应?

  在当下的时代,群众对文旅有需求,我觉得河南回应的很好。我们河南的文旅家底特别厚,可能之前大家了解的不是很充分,但是现在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河南,文化资源被重新激活,这都体现了河南文旅的活跃和巧思。

  

  河南有没有哪个地方,是让您去了之后念念不忘的?

  乔叶:洛阳也是我很喜欢的地方,洛阳真好啊,洛阳水席也很好吃。

  春天在洛阳,不止能看牡丹,洛阳还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牡丹花,那就是我们的卢舍那。每次我去龙门石窟看卢舍那,都像第一次看到那样,会有一种要落泪的冲动。它是那么美,那么让人震撼,想到卢舍那在洛阳,我就从心里特别特别喜欢,特别特别自豪。

  春天到了,您会推荐大家看看河南哪里的风景?

  乔叶:身为河南省修武县人,我肯定得推荐大家来我们云台山看看,当时周武王在伐纣的途中,遇到了连续三日的暴雨,并决定在此地修兵驻扎,此地便改名为“修武”。说到人文,修武有竹林七贤,说到自然风光,修武有5A景区云台山,我是亲眼看到修武建设得越来越好。

  其实让我推荐的话,南太行这一带都值得一去。比如郭亮挂壁公路,还有在我小说《宝水》里也出现过的叠彩洞,在那里有一个很高的瀑布,瀑布源头的村庄为了修一条下山的路,在山顶上打了很多洞。所以我说,叠彩的是风景,也是故事。

  您有什么想对河南青年作家说的话?

  乔叶: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如果说我们实实在在的黄土地上长的是特别优质的小麦,那么河南就是文化的土壤,无形的土地。我们有着这样一块营养丰富的文学土地,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颗硕果累累的文学庄稼。(张玥颖/文)

  

  责任编辑:邱瑾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3-04/29563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色小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特色小镇舆情网 yq.tsxz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