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色小镇舆情网! 登录  | 收藏
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特色

河南豫剧在“山河四省”有多受欢迎?

时间:2024-03-14 23:29:12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前不久,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隋庄村演出,吸引了十里八村百公里外的老百姓前来观看,6天10场大戏场场爆满,人山人海非常壮观!

  

  

  

  

  就连山坡都站满了人

  

  为了有一个最佳观看位置,很多观众自带干粮,中午也不回家。

  

  

  

  不仅现场火爆,演出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河南豫剧在山东有多火”,单词条就突破200万播放量,不少网友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河南豫剧不仅仅是河南的,也是山河四省的,更是全国的!”

  

  

  

  豫剧,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被誉为“东方咏叹调”。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自清代乾隆年间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对花枪》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豫剧《花木兰》

  

  

  

  剧情介绍:南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南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

  戏比天大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从学校教室到街头巷尾,从舞台到荧屏,总能听到戏迷观众、戏曲演员在哼唱常香玉大师留下的经典。

  

  

  常香玉,1923年出生于河南巩义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常香玉8岁就开始跟随父亲拜师学艺,四处跑高台,搭班子演出,在文武生旦间切换自如,游刃有余。从13岁一炮而红,到桃李年华破茧成蝶,常香玉塑造了一个个戏曲里的美娇娘。

  

  豫剧《穆桂英挂帅》

  

  

  剧情介绍:佘太君归郡数载,思念朝阁大事,命曾孙杨文广夫妇进京探事。适遇辽东安王打来战表,宋王率众文武校场比武选帅。眼看帅印落入兵部尚书王强子王伦之手,文广夫妻不服,下场比武,刀劈王伦于马下。寇准保奏,宋王盘问其身世,方知为杨门之后,赐帅印,命回郡点兵。穆桂英久离戎马,不愿出征,佘太君激励勿慰,方接帅印。五十三岁挂帅东征,平安王;文广又纳安王之女安金定作妾。

  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

  5岁学艺、7岁登台、14岁担纲主角、22岁倡议组建新式剧团,从旧社会唱到新中国,从稚气孩童唱到满鬓如霜,代表作“一挂两花”久演不衰——豫剧“马派”艺术创始者马金凤的一生就是一部梨园传奇。

  

  

  豫剧《朝阳沟》

  

  剧情介绍: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朝阳沟》是现代豫剧的代表作之一,在它诞生的60年时间里全国巡演5000场,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即便是90后、00后的河南娃,也会哼上两句。

  

  豫剧《抬花轿》

  

  

  

  “花轿起三声炮惊天动地,鼓乐响丝竹鸣笙箫管笛,唢呐声随风飘,嘀嘀嘀嘀嘀,嗒嗒嗒嗒嗒,嘀嘀嘀嘀,嗒嗒嗒嗒,声声入细”豫剧《抬花轿》可谓是豫剧花旦的看家戏。

  优秀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

  她扮相俊俏,身段优美,表演细腻,唱腔富有激情。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唱腔华丽,尤其擅长身段和水袖表演。她的代表作《抬花轿》《大祭桩》都被拍摄成戏曲电影,《麻风女传奇》被拍摄成戏曲电视剧。

  

  

  责任编辑:刘飞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3-11/29598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色小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特色小镇舆情网 yq.tsxz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