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色小镇舆情网! 登录  | 收藏
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特色

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建议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

时间:2024-03-14 22:54:4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3月6日,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市新联会会长郭爱和。他建议,依托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古窑址,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将“陶瓷源-中国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挖掘古窑传承的鲜活故事,推进“中国窑”申遗

  郭爱和介绍,目前我国有近百处以上陶瓷古窑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瓷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40位,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百余位。

  “二里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和烧制“陶瓷”的窑炉。东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在洛阳编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而《说文解字》中的“瓷”特指三彩技艺。”郭爱和说。

  唐代三彩艺术及宋代汝、钧、哥、官、定五大名窑流传至今,仍被人口口相传,不仅是同时期世界范围内陶瓷烧造的最高水平,更是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在全世界最高科技的代表。

  在他看来,古窑留下的不仅是传承的窑址和技艺,还有与其相关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将陶瓷源“中国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统筹推进世界级大遗址保护走廊和国家级博物馆群建设,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的重要路径。

  郭爱和表示,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均收藏有大量中国古代陶瓷的杰出代表作品,将陶瓷源“中国窑”申遗,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文化自信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 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不但是中国,还是中国的瓷器。 2024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对树立文化自信、助力文旅融合、加速贸易合作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郭爱和说。

  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加大古窑遗址发掘力度

  他认为,将陶瓷源“中国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打造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国际知名文旅品牌“行走古窑·读懂中国”,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加快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他建议,由国家文物局牵头,整合浙江上林湖越窑遗址,景德镇御窑遗址,联动涵盖陶瓷古窑址的河南、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江苏等省(市、自治区),将近百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窑址整合,联合申报“中国窑”世界文化遗产;由文旅部牵头对140位陶瓷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涉及的陶瓷制作技艺进行梳理整合,将“陶瓷源-中国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次,整合资源,依托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古窑址,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展示各历史阶段技艺特点,以及对世界各文明的传播影响和吸收借鉴。举办“陶瓷源·中国窑”陶瓷艺术节、艺术展和国际巡展等,广泛进行国际研讨交流,奠定陶瓷源“中国窑”的国家地理属性。

  同时,加大二里头遗址、汝窑窑址等全国陶瓷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力度,着力通过考古发掘掌握相关手工业生产区情况,对全国各地出土的陶瓷器物进行归类造册,对“原始瓷”器物进行科技考古进行全方位分析。加强全国陶瓷古窑遗址理论研究,从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窑”陶瓷文化的研究成果。(黄亚芳/文)

  责任编辑:邱瑾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3-08/29592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色小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特色小镇舆情网 yq.tsxz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