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伊河段发现唐代菩萨半身像
时间:2024-03-21 23:35:07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交脚像残件
近日,考古人员在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发现了一尊唐代菩萨半身像,此外在龙门石拱桥下游不同位置也发现了两件残像。
圆雕像残件1
圆雕像残件2
近日,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排水后,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面橡胶坝检修和游船码头施工,河道的东半部有部分河床出露。3月18日早上,常年参与龙门石窟维护工程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河道中踏查石块时,在河道遍布的大量碎石块、鹅卵石和淤泥中发现了疑似有人工雕凿痕迹残块。龙门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和石窟表面淤泥、绿苔等的清理,发现是一件石雕造像,初步推测为一件唐代圆雕菩萨像残块。
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介绍,该造像呈圆柱状,中间有断痕,分为两段,整体为造像胸部以下,断裂处为胸、腹间,着裙,身体两侧有帔巾下垂,像足部立于仰莲座上,足部似着履,莲座前半部分已残,座下有榫头,该像完整时莲座下应该还有基座和榫卯窝,形成榫卯结构,造像可整体直立摆放。
随后,考古人员又对龙门石拱桥下游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普查和简单清理,在不同位置发现了2件残像。其中一件雕刻在一个较大型的山石上,可见造像的腿和双脚,初步推断为一交脚坐或游戏坐的菩萨像腰部以下及两脚部,腰部以上毁。因石块较大,时间紧,较难搬运,目前暂未搬离河道。
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在现场听取考古人员汇报情况
石窟造像为何会在河道内出现?路伟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古代伊河水量较大,伊水泛涨曾冲毁过寺院。《旧唐书》载,“唐开元十年二月,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奉先寺。”其中奉先寺是唐高宗敕建的皇家寺院,负责著名的大卢舍那像龛的日常洒扫和管理,寺院被冲毁也可能会有一些造像被冲入河道。
另一方面,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一些区段被开山取石及盗凿破坏时窟龛造像也会掉入河道,长期水流冲刷、翻滚到下游。所以河道中发现石刻造像,因经千年或百年,往往表面在流水冲刷和翻滚碰撞下,会显得光滑或者造像表面纹饰有损伤导致雕刻细部不够清晰、精致。
在考古人员指导下,工人们对疑似石块进行清理
多年来,在伊河道疏浚或旅游设施施工中,路伟已经在河道中发现了4件文物,全部入藏龙门石窟研究院文物库房。路伟表示,这些新发现的造像,对石窟研究非常有帮助,一方面可以丰富龙门石窟研究院的藏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研究人员对龙门石窟造像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包括造像艺术、文化内涵、历史上毁坏及被盗凿破坏历史等研究。
“围绕伊河河道相关工程开展的石窟造像考古工作也是龙门考古人持续关注的方向之一。接下来,我们会更多关注伊河河道的这些工程和疏浚,加强伊河龙门段的河道考古,期待有更多新的发现。”路伟表示。
(张弋/文)
责任编辑:刘飞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3-20/29643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矢量数据技术应用交流活动
- 省畜牧总站举办新增畜牧生产监测县业务培训班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骆马湖渔管办三大队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
- 迎春“亮剑”!骆马湖渔政开展春节及禁渔期系列专项行动
- 洪泽湖渔管办开展挂钩社区慰问活动
- 太湖渔管办党委召开1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全省官方兽医“亮身份、提技能、强作风”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 江苏渔港监督局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