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色小镇舆情网! 登录  | 收藏
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投资

“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在广州开幕

时间:2022-02-21 17:41:1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1月1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承办的“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在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百福广场——广州酒家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资源开发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技术学校与20多家媒体、现场观众等,共同参加了展览的媒体见面会。粤菜文化展“选料”粤菜历史,“烹饪”粤菜文化,“端出”我们美好时代色香味俱全的盛宴佳肴。

  图片1.jpg

  展览开幕现场(发展与保障中心供图)

  为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粤菜师傅工程”,扩大对工程的宣传,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展览走出了博物馆,通过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送到了百福广场,是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举措。通过馆企合作,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借助社会力量,宣传“粤菜师傅工程”,是讲好粤菜故事、广东故事的例证。博物馆展览走进市场,这是广东省博物馆走出馆舍,走向社会,走进大众的新的办馆理念的一个落地尝试。这也是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继“流动博物馆+修复学堂”之后对“流动博物馆+”的又一次尝试,是“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流动博物馆+粤菜师傅工程、流动博物馆+企业、流动博物馆+非遗、流动博物馆+院校、流动博物馆+现场体验活动等等。

  微信图片_20220118112801.jpg

  

  嘉宾观众参观展览(发展与保障中心供图)

  媒体见面会上,广州酒家和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技术学校分别带来了广式点心展示和精彩的刀工表演。“泮塘五秀”是广州酒家首创的象形点心,以西关名产“五秀”即茨菇、菱角、莲藕、茭笋、马蹄为原型制作而成,自然、生动的形象给食客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是一款颇具代表性的精致美点。每一道粤菜都离不开厨师的刀上工夫。刀尖舞蹈、蒙眼蓑衣刀和丰收渔网三项刀工展示,既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反复练习带来的信心,展现了厨师扎实的基本功。作为粤菜师傅的“黄埔军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众多具备如此优秀素质的粤菜师傅。

  微信图片_20220118143423.jpg

  展览现场(发展与保障中心供图)

  展示结束后,现场嘉宾和观众在百福广场店中庭一起参观了“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展览展出了40件/套实物,包括粤菜老菜谱、老菜单等。通过近百张照片、图片,展览从粤菜历史、菜肴风味、传统习俗、名菜与名人故事等方面深挖粤菜背后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带来美味背后的故事。

  粤菜发端于秦汉,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晚清、兴旺于民国,繁荣于当代。粤菜从岭南大地出发扬名北京、上海,漂洋过海开遍世界各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背后是广东人敢为人先、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粤菜,浸润于街头巷里,浸润于餐桌的方寸之间,浸润于你我的一饭一蔬,见证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20118112849.jpg

  

  

  粤菜餐桌——客家仿真菜(发展与保障中心供图)

  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三张粤菜餐桌,分别为十二道广府、潮汕和客家仿真菜。其中广府仿真菜是佛山秋色作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信制作。佛山秋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所举行的庆祝丰收游行。巡游活动中那些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秋色工艺品叫做“景色”,这十二道栩栩如生的广府仿真菜就是由“景色”工艺中的蜡塑法制成。潮汕菜和客家菜由韩山师范学院潮菜学院潮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采用环保高分子材料与堆砌技术,经过建模、上色、定型、拼装、淋汁等工序制成,展示菜品最新鲜真实的模样。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共同展示,互相映照,互为补充。展览虽不能展示真正的菜品,但也希望通过精致的菜品模型,让观众看到不同类型的粤菜。

  展览在百福广场—广州酒家的展出时间为1月18日至2月15日,期间将推出“甜美点——粤式点心制作体验”“拉肠啦——西关米浆布拉肠制作体验”“新粤味——粤菜饮食烹饪体验”三场体验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粤菜爱好者更加深入了解粤菜及其传承的历史文化。

  展览在广州酒家展出结束后,将通过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平台“旅行”到广州市荔湾区博物馆、惠州市博物馆、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等进行巡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展览与活动中借助多方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的行列中,助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作贡献。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service_newwwbwg/content/post_37668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色小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特色小镇舆情网 yq.tsxz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