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2-02-21 23:54:56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19世纪末,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愈加严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摆脱这种局面,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它们对待清朝的态度不同,因而二者也出现了民族观念的分歧。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在20世纪初曾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其中就包含民族观念的论争。现在看来,改良派虽然在政治上落伍了,但他们的民族观点要比当时革命派的宣传更加理性。如康有为不赞成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待满族的激进观点,认为“自满、汉及蒙、回、藏既同隶一国,并当同为中华人,不得殊异,其满人并赐汉姓,俾合同而化,永泯猜嫌,则团合大群以强中国,莫善于此”。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改良派的民族观点对革命派是有影响的。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观点发生了明显改变。大致说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观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辛亥革命以前,其民族主义带有狭隘反满的局限性。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提出“五族共和”。如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阶段,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更加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性,抛弃了某些幻想,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关于民族主义,他指出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之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李大钊1917年发表的《新中华民族主义》《大亚细亚主义》,高揭“新中华民族主义之赤帜”,认为中国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李大钊的主张,是中华民族意识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称谓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与“中华民族”同时出现的还有“华族”“华夏族”“中国民族”“国族”等,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些称谓相互混用,可以互相代替,但以后其他称谓逐步被废弃。究其因,在于“中华民族”在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反对外来侵略方面,展现了更加鲜明、更加强大的感召力。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是“中华民族”。其中论述道:“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这里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之表述,说明“中华民族”与“各族”是不同层次的民族概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民族史著作如1941年延安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吕振羽1947年出版的《中国民族简史》,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民族史进行了科学论述。毛泽东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与当时国民党推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有关于民族的规定和表述,对此后的民族识别工作和民族理论、历史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8年,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提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多元是指中国疆域内的50多个民族单位,一体是指中华民族。这一理论得到了民族学界的广泛赞同。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产生了众多的民族史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在历史学界,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中国“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的历史理论。他说“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就进入了多民族统一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而达到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而终于达到稳定的多民族的统一,并且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费孝通的民族理论和白寿彝的历史理论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不同学科反映了中国民族观念的新成果。
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之形成及其理论成果,归根到底是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家国情怀,有力推动了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之又作了阐发。其基本涵义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个概念是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关系现实的理论反映,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理论和中国“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的历史理论基础上的新的理论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而扎实的历史根据和科学根据,是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光辉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的旗帜。
原文链接:http://wlt.xinjiang.gov.cn/wlt/dsxxjycxll/202111/23f446e97a3b42afba2da54ccbacbee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矢量数据技术应用交流活动
- 省畜牧总站举办新增畜牧生产监测县业务培训班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骆马湖渔管办三大队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
- 迎春“亮剑”!骆马湖渔政开展春节及禁渔期系列专项行动
- 洪泽湖渔管办开展挂钩社区慰问活动
- 太湖渔管办党委召开1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全省官方兽医“亮身份、提技能、强作风”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 江苏渔港监督局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