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灵魂 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时间:2022-06-30 17:56:47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壮大以创意为内核的文化产业,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奏响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时代最强音。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把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作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任务,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建设之路,为大力保护传承弘扬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我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点睛之笔
文旅文创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文旅文创融合既是应时合势之举,也是活跃全局之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变革、大潮流、大机遇。
从区域发展趋势来看,文化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区域发展经历了以经济为中心的1.0时代、以“生态+经济”发展态势所呈现的2.0时代,现在进入以“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代表的3.0时代,也预示着中国区域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时代潮流中,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之魂和重要驱动力,文旅文创产业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从传统文化底蕴来看,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河南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展示区。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河南有3000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是中国的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而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河南历史上产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古圣先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圣人文化圈。如此深沉厚重的黄河文化,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拟的。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开始由单一的经济形态向数字、生态、文化融合转型,文旅文创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燃点、爆点和亮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文化和旅游相叠加,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为河南找到了一条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的出彩出圈,就是文旅文创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文化重在保护,要在传承,难在利用。我省文旅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但还存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资源与发展不相匹配、有文化缺转化等问题。
第一,文化的问题。一是碎片化。如何用一些大的概念,如“山东有孔孟,河南有二程”“山东有孔孟,河南有老庄”,把我们的文化统摄起来,这一点很重要。二是传统化。我们重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传统文化,但还要重视先进文化、现代文化、创新文化。仅靠传统文化,不足以支撑河南今天的发展。三是地域化。不能正确处理地域文化、流域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来看待中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黄河文化这一流域文化,把我们的文化看低了,也影响了河南的大省自信。
第二,旅游的问题。如今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更多是观光旅游,现在更多是体验式深度旅游;过去是景区景点的旅游,现在是全域旅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人们在精神需求上从“将就”到“讲究”、从“奔小康”到“求健康”、从“重生存”到“重生态”的变化。
第三,文化旅游产业和文旅文创融合的问题。一是文旅资源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二是投入与产出不相适应,三是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这几个不相适应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河南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目的地,缺乏支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市场机制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强等。
三、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作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灵魂和主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一部河南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河南最亮丽的名片。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必须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做好“溯源、寻根、铸魂”大文章,把独特的文化资源变成产业、变成品牌,更好地向世人展现中国之中原、亚洲之中原、世界之中原,展现中国之黄河、亚洲之黄河、世界之黄河。对于河南沿黄八市来说,必须“慎重下棋”,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重塑自身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带”即黄河文化旅游带,“一核”即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三山”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景区,“五区”即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游区、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和丹江卧龙文化旅游区。站位新时代,必须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努力把河南打造成全球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要树立“大黄河”理念,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轴带贯通,通过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遗址展示体验区、沿黄生态廊道、沿黄旅游风景道等,着力打造寻根之旅、爱国之旅、红色之旅、创业之旅、互鉴之旅,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
筑牢黄河文化这一强省之魂,建设全球知名的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发展文化旅游,最大优势是黄河文化,最有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黄河文化。”河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平均用力肯定不行,关键是要相对集中资源。郑汴洛一线三城,同在黄河南岸,同在嵩山脚下。要聚焦郑汴洛这一核心地带,以大目标、大思路、大手笔,积极推进郑汴洛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感触更生动的中国。
抓好乡村文化旅游,塑造“乡土中国”旅游体验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振兴将成为河南相当长时间内的一个主题。农耕文明、乡土中国,是黄河文化的本色。要突出乡音乡愁,抓好乡村游。要把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真正实现城镇对乡村的反哺,发展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村老百姓受益。乡村旅游抓好了,自我循环能力增强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强化项目、剧目、节目支撑,集中推出一批带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河南味道”“老家礼物”“中原节目”。首先,要有“大创意”。没有创意的加入,河南元素就难以深度激活。其次,要有技术思维。重视中国技术,重视互联网思维,重视AI时代,以此推动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再次,要有品牌意识。要打造品牌,提升品质,研究品类,使“老家河南”“遇见美好”“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以及“出彩河南”真正叫响,使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根亲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成为大品牌群,让外界对河南的品牌真正认可,从而产生全国影响、世界影响。(作者: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武聪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6-28/24764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矢量数据技术应用交流活动
- 省畜牧总站举办新增畜牧生产监测县业务培训班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骆马湖渔管办三大队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
- 迎春“亮剑”!骆马湖渔政开展春节及禁渔期系列专项行动
- 洪泽湖渔管办开展挂钩社区慰问活动
- 太湖渔管办党委召开1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全省官方兽医“亮身份、提技能、强作风”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 江苏渔港监督局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