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
时间:2022-11-04 22:20:27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从2020年起,三台县率先试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今年终于试验成功 ●过去,我省再生稻主要集中在川南、川东南地区,全省常年蓄留再生稻面积450万亩,收获面积400万亩左右,不到全省水稻总面积的两成,且平均亩产在130公斤左右 ●下一步,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品种、耕作制度、经济效益,可将再生稻种植区域拓展至川北、川中偏北、川东等地的适宜地区,届时再生稻蓄留面积有望增加一倍 晚秋时节,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台沃中试基地传出再生稻丰收喜讯。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专家,对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协同开展的两个水稻品种的再生稻进行测产验收。经过现场收割、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等环节,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再生稻实收面积0.784亩,亩产达264.65公斤;水稻品种“深优粤禾丝苗”再生稻实收面积0.962亩,亩产达334.46公斤。 测产结果一出,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而且产量很不错,意义重大。”现场测产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感慨道。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等特点,是我省一项重要的粮食增产技术。但再生稻对温光条件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再生稻在生育期期间,需要日均气温在22℃—23℃,这样才有利于再生稻灌浆结实、单产提高。一直以来,川南、川东南地区由于秋季温光条件较好,是我省再生稻主产区。“川北地区秋季温光条件不足,再生稻在抽穗扬花期气温偏低,导致灌浆结实不好,产量不高,因此不适宜发展再生稻。”马均说。 从2020年起,三台县率先试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今年终于试验成功。现场专家普遍认为,川北地区再生稻种植试验成功,意义重大。过去,我省再生稻主要集中在川南、川东南地区,全省常年蓄留再生稻面积450万亩,收获面积400万亩左右,不到全省水稻总面积的两成,且平均亩产在130公斤左右。下一步,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品种、耕作制度、经济效益,可将再生稻种植区域拓展至川北、川中偏北、川东等地的适宜地区,届时再生稻蓄留面积有望增加一倍。(记者 史晓露)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2/11/2/6b222d72b5bd4b4cb8d73042609565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提高警惕 防范网勾
相关文章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矢量数据技术应用交流活动
- 省畜牧总站举办新增畜牧生产监测县业务培训班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骆马湖渔管办三大队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
- 迎春“亮剑”!骆马湖渔政开展春节及禁渔期系列专项行动
- 洪泽湖渔管办开展挂钩社区慰问活动
- 太湖渔管办党委召开1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全省官方兽医“亮身份、提技能、强作风”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 江苏渔港监督局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