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色小镇舆情网! 登录  | 收藏
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特色

创新管理引导方式 规范剧本娱乐活动

时间:2022-06-30 18:48:17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通知》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去年,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10岁至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南方都市报》聚焦剧本娱乐内容合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体验过剧本娱乐的受访者中,有50%的玩家表示,遇到过未成年人玩家,只有2%的剧本娱乐玩家被核实过是否成年,其余绝大多数玩家从未经历过被店家核实年龄的情况。

  针对现实情况,相比今年4月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此次《通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解读,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增加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同时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其中明确,坚持正面引导和加强监管并重,建立内容自审制度,要求经营场所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以未成年人保护为切入口,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关键在于创新监管方式。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引导,用监管力量帮助行业去除隐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通知》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吸收了社会各界的建议,除了建立协同监管机制,还增加了“创新监管方式”,明确要求摒弃传统的准入管理,实施告知性备案管理,监管重点从传统的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并简化优化备案程序,坚持“放管结合”。

  事中事后监管可以压实经营场所责任,但并不意味着事前监管会放松。如果玩家有心欺骗、刻意隐瞒、提供虚假信息,店家也无法做到真实信息的核对。这就需要以制度化要求店家统一安装刷身份证设备,让门店可以调取真实信息。同时,适合未成年人的优秀剧本,可探索向政府定制、企业定制的方式,可以设置“青少年剧本娱乐作品优秀奖”等专项奖,鼓励社会各界创作 多元化的作品。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不少针对未成年用户的儿童剧本游戏、红色剧本杀出炉。例如,去年12月,广东深圳一社区和学校推广原创禁毒教育剧本《深渊》,在悬疑和推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揭示毒品严重危害性的教育意义,让青少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吸毒带来的危害,寓教于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全市首个抗疫主题沉浸式法治“剧本杀”——“牛肉失踪之谜”也很有教育意义。该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疫情防控期间,闵家的物资被偷了,玩家需扮演一名退休检察官“童未闵”,通过询问人物、收集线索推理寻找“小偷”。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一些教培企业也将目光转向教育剧本杀,探索开发历史、物理等“知识剧本杀”。这些剧本将学习和游戏相结合,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然而对于相关剧本的审查却不能放松。

  《通知》提出,设置政策过渡期,引导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利用一年的政策过渡期,开展自查自纠实现合规化经营。期待在过渡期内,各方携手努力,让剧本娱乐给青少年更多选择权,让剧本娱乐日臻完善、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武聪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6-29/24773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色小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特色小镇舆情网 yq.tsxz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